怀音考试网将带领大家一起认识14个省份新高考录取变化,希望可以帮到你。

实施新高考的14个省份中,录取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施新高考的14个省份中,录取发生了哪些变化?

据统计实行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共计14个,那么,在新旧高考模式同时兼容的情况下,全国各省份的高考录取规则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会给考生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4个省份新高考录取变化

2021年实施新高考的14个省份中,山东、浙江、河北、辽宁、重庆等5省份采用“专业(类)+院校”模式进行志愿填报。北京、天津、上海、海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等地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进行志愿填报。

新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院校+专业组”:在高考当中考出高分,这是想要在院校专业组录取模式之下取得成功的关键。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原来的院校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还是院校专业组平行投档模式,本质要求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数优先,专业优先。

“专业(类)+院校”:“专业(类)+学校”的报考模式不是学校与专业的简单的顺序调换,最大的区别是由以往的学校优先变为专业优先。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高考填报志愿要用全省名次进行定位,在自己能力所能及的学校范围内选择。有的考生想进好的大学,到发达地区,但分数达不到,这就要在地域、学校、专业方面做出取舍。

有人说,填报志愿,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能说它具有普适性,必须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考是起跑线,挑学校、报志愿就是选赛道。很多学生爱喝鸡汤,天真地认为英雄不问出处,追捧“小学毕业也能亿万身家”的小概率事件。

报考过程,就是权衡利弊后做出选择的过程,提前批报与不报,怎么报,这都需要权衡,也需要提前了解规则…至于了解并熟悉本省区的招考政策、批次设置、报考程序、招生大势,以及招生院校、专业及其录取规则,包括自身各方的需求,这都是早该干的事,这里只谈报考!

从现在开始,每一位家长都应与孩子沟通好,彻底了解孩子的兴趣点、专业喜好和擅长领域,真正了解各专业的学习课程和内容以及该专业的对口就业部门,认真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市场现状与前景。这个任务是很繁重的,如果家长力不能及,最好找个明白人指导一下,千万别拿孩子前程当儿戏!

无论各位考生和家长对于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多么的不满和失落或者知足和激动,各位对于成绩所产生的情绪性波动都在此刻要先放一放啦!恢复理性,集中全副精力对付填报志愿这头“怪兽”吧!

从英语科考场走出来,每个考生都有被解放了的感觉,终于结束了,三年的漫漫备考路,每个同学都很不容易,家长也更辛苦。但是高考结束并不是考大学漫漫征程的重点,还有一件大事要开始准备,那就是填报志愿。而估分就是填报志愿的前奏,每个考生都要认真对待。

结合多年数据综合分析。建议至少参考3年历史数据,招生人数、录取线均较稳定的院校参考3-5年数据即可;对于录取线波动较大的高校,要延长参考的年份,并充分考虑招生人数的变化对分数线波动的影响。

新高考录取规则是什么

新高考实行下,新高考“录取规则”有变化,高考分数不是唯一标准,部分省份部分高校的考生录取,不仅要以高考单分为依据,还要结合其他考生的考试成绩。

新高考录取原则是什么

新高考采用“专业(类)+学校”、“院校专业组”的录取模式。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意味着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

上海市高考录取模式首创的“院校专业组”和浙江省的“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模式;海南省则按院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北京市是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

山东省则参考浙江省的录取模式,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增加志愿填报数量,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需求;天津市继续实行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新高考有什么新的变化

1、考试科目

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2”为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择两门。

2、考试分值

新高考方案中六门学科均以分数形式呈现,均计入总分,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选一在物理或历史中选一门分值为100分,选二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两门,每门分值100分。总分750分。

3、录取模式改为“两参考、一依据”

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2021年14个省一二本合并!最吃亏的将是这类学生!报考必看~

众所周知,我国近些年正在陆续开始实行新高考, 同时高考改革在录取批次和录取办法方面也有显著变化。 尤其是2021年实行“3+1+2”新高考的8个省份:2020年河北、福建合并本科批;2021年,江苏、湖北、湖南、重庆等新高考改革省份将一二本合并。前段时间广东省宣布取消高优线,也意味着 今后仅有本科线,实行一次性投档。

本科批次的合并对高校录取有什么影响?对高校录取分数有什么影响?对考生报考有什么影响?对2021/22届考生又有什么影响?本文梳理了相关业内人士的分析观点,以及部分省份相关专家的观点,给考生、家长们提供参考。

此前,已有上海(2016年起)、山东(2017年起)、海南(2017年起)、浙江(2017年起)、天津(2018年起)、广东(2017年起)、辽宁(2018年起)等地一本二本合并录取。

2019年,部分省份录取批次继续进行了合并。甘肃、宁夏、吉林、陕西等地将二三本进行合并。 北京市将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设置1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个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考生填报志愿时须注明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

2020年高考录取政策变化最大的省份是山东省,普通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划定普通类一段线、二段线。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普通类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3个批次。

2020年黑龙江合并二三本,河北、福建合并本科批、青海合并了一二批,保留了三批次(也可以说是二批了);2021年,江苏、湖北、湖南、重庆等新高考改革省份将一二本合并。

未来,本科批次合并是大势所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将只保留本科、高职(专科)两个批次,相对增强的名校性质强化,双一流、985/211层次分明。

说到“录取批次”这个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一本二本三本”,相信99%的家长都听说过。

其实,一本二本三本就是“录取批次”中的分类。根据高考志愿设置的规则,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的“录取批次”一般分为:

那么, 各录取批次对应的院校又有哪些呢?

各批次里面还有哪些小批次?

不同省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求,设定不同的录取批次,比如 2020年部分省份录取批次设置:

有些地区本科提前批中还分为(A、B、C三段),它们又分别代表什么呢?

这些都代表特殊类型的录取批次。比如:本科提前批中的A、B、C三段来源于早些年在提前批录取的学校专业主要是军校警校、小语种、政治外交安全国防等类的学校和专业。近些年又增加了港校、中外合作办学校及新设置的特色高校。列入提前批的招生类型还在增加,所以形成了多段分类录取。

值得家长和考生们注意的是,在 同一个批次里的多段分类录取仅仅代表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录取,而不是增加了一次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机会。

那么,本科批次合并,对于高考生将带来哪些影响?不同层次的高校招生可能面临哪些利好和冲击?分数线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专家表示,一本二本合并后,处于往年一本线附近,略高于或者略低于一本线位置的考生能够录取的学校与填报志愿的技巧有一定关系。因为在往年由于一本线的硬性“界限”作用,略高于一本线的考生,只要志愿填报尽量保守低报,相对来说较容易被一所一本线附近的一本高校录取。或者是往年的一本线对他们有一定的庇护作用。而往年略低于一本线的考生,则没有可能主动通过努力被一本学校录取。

一本二本合并后,原一本线这个“界限”不存在了。略高于一本线的考生志愿填报不好就极有可能落到原二本高校,而略低于一本线的考生志愿填报得力则可能被原一本学校录取。因此处于这个分数段的考生要格外注意。

1.对原一本线的高分段考生说,本科批次合并能让他们更加受益。

即使一二本合并,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简单的说,因为他们就是考顶尖学校的那群人啊~

2.对原一本线附近及以下的考生来说,影响会比较大。 

对原一本线附近的考生来说,因为不甘心读二本院校,他们可能会选择冲击一下一本的偏远学校和冷门专业,如果录取不上,也能被录取到好的二本学校和热门专业。本科批次合并后,学校层次界限不明显,这部分考生可能会不在犹豫,而是选择直接报考原二本院校和热门专业,这样的话,就打压了原来二本高分考生的报考空间,依次类推,对二本以下的分数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报考空间自然也被挤压。

3.一二本合并其实对更多学生来说,是多了机会。

北京原来的一二本招生中,考生每个批次有两个志愿组,第一个志愿组填6所院校,第二志愿组填4所。志愿填报需要考虑到批次问题,对于一本分数比较低的学校,也只能等一本征集志愿。但批次合并后,大家可以填报15所院校,没有了批次的问题,对于考生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考生也可以填报更加激进一点,冲报更多的学校。

4.略高于二本线的考生受冲击最大,三本上段考生受益大。

原二本取消,新的二本批次线降低。二 本与三本合并为一个批次录取,意味原二本线消失,新的二本线大大降低。上二本线的考生数量将扩大, 原来略高于二本线的考生受到冲击最大,这部分人按原有二本、三本分开招生的时候,有机会录取到二本院校,即使报三本也可以走一所很好的三本院校。 二三本合并后,这部分人再想读原来的二本院校就变得困难,即使在原来的三本院校里也未必会读到好学校、好专业。

原来刚过三本线的考生受益大,可上二本院校。 三本上段考生分数尽管不高,按原来二本、三本分别划线,只能上三本的考生,由于二三本的合并,现在就有机会读公办的好一点的二本院校。

5.对于“服从调剂”要更加谨慎,“不服从调剂”的风险更大了。

因为原来本科分两个或三个批次时,等于有两次或三次服从调剂的机会。如果在一本没有服从调剂,因为分数、专业、身体条件不符被退档后,还可以等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没机会,还可以等二本的录取,二本与三本之间也是这样。但本科批次合并后,只有一个本科志愿组的录取,就等于只有一次“服从调剂”的机会了,一旦不服从,从某个志愿院校中被退档,会直接掉到本科的征集志愿,本科征集志愿录不了,就直接滑档到专科了,这个风险相当大。

志愿填报数量增加,选择空间增大

一本和二本已合并批次的省份,其院校志愿的数量都有所增加,基本相当于原来的本一批和本二批的院校志愿数量之和,专业志愿不变。

就例如北京市在今年合并本科批,可以填报1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个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

辽宁省合并之前本科一批可报7个院校志愿,本科二批可报9个院校;合并后可填报16个院校志愿。

同时,在河北发布的2020合并批次文件中, 也明确提到了会增加本科批次考生填报志愿数量和征集志愿次数。以确保录取批次合并不能减少考生的录取机会。

学校区分难度加大

以往高校录取分成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强制性分档。一批次录取时,一本线上的考生填不了三本的学校,三本的学校也没有资格参加一批次录取。家长和考生一看,起码知道什么是好大学、什么是差一点的大学。

但合并录取批次后,本科院校包含了大量的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院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同一个批次招生,

家长和考生一下面对那么多学校,如果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去了解,光看校名,根本分辨不出学校优劣。

每年都有不了解学校、不了解政策,给报考带来重大失误。

在2017年时,浙江新高考改革后的乌龙事件:就整个浙江省而言,在一段录取中,一共有9所“三本”独立学院分数超过600分(注:浙江高考满分750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这所原来属于三本批次的独立学院最低投档分数线竟然高达646分!只因该同学在填报志愿时误以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上海同济大学在浙江的分校,酿成大错。

广东省2018年起将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批次合并后,为了避免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被“断崖式”录取,广东省招生委员会根据高考成绩整体情况,将按招生计划一定比例确定文、理类高分考生优先投档线,并在公布本、专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时同时公布。本科批次仍分两次投档录取,都实行院校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但没有类似“优先投档线”保护措施的省份,希望高分考生对可能出现的院校混淆,引起足够重视。

志愿填报失误的后果急剧加大

原二本取消,产生新的批次线。一本和二本、三本合并为一个批次录取,意味原二本线消失,产生一个新的本科线,无论这个本科对比往年二批次录取线上浮还是下降,但是上线考生数量将扩大。

原来略高于二本线的考生受到冲击, 这部分人按原有二本、三本分开招生的时候,有机会录取到二本院校,即使报三本也可以走一所很好的三本院校。批次合并后,这部分人再想读原来的二本院校就变得困难,即使在原来的三本院校里也未必会读到好学校、好专业。

而且没有达到这个本科线的考生意味着直接落榜本科,不想走专科的学生可以考虑复读了。

或者是上线滑档的考生,没有各批次的缓冲,一旦在本科批滑档,也将面临一个尴尬场面。

对于“服从调剂”要更加谨慎!

因为原来一二本为两个批次时,等于有两次服从调剂的机会。如果在一本没有服从调剂,因为分数、专业、身体条件不符被退档后,还可以等补录;补录不上,还可以等二本的录取。但一二本合并后,只有一个志愿组的录取,就等于只有一次“服从调剂”的机会了,一旦不服从,从某个志愿院校中被退档,会直接掉到本科的补录,甚至专科,这个的风险相当大。

2019年7月31日山东省文理类本科普通批第二次征集投档

在文理类本科普通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单中,文科投出了一名考生, 571分,高出本科批次线上68分,投进了菏泽学院。

这个分数如果首次志愿填报合理,该生可以去重庆邮电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而菏泽学院在本科普遍批首次志愿投档最低分是525分。

理科投档最高分597,超过本科普通批次线154分,投到了鲁东大学。

理科597分如果首次志愿填报合理,他可以被这些学校录取:如西北大学(211)、东北师范大学(2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11)、等,这里面不乏很多211、985院校。

2019专科录取,山东专科批志愿投档表上 ,理科最高分534分,被南昌大学专科批次录取。要知道该生的分数可高出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整整91分!

如果他填报合理的话,可哪些本科院校呢?看下面表格~

本科批次落榜,被迫走了专科,想来也是很无奈了。

当然,也有极大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断档院校,也意味着会有考生会捡大漏!

因为从理论上说, 只要考生达到了本科分数控制线,所有有招生计划的本科院校考生都是可以填报的。

2020福建合并本科批,今年全国最强捡漏王出现!407分捡漏厦大!长这么大没听过这么强的.

受疫情影响,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今年招收情况不太理想,但是福建一考生407分超本科线5分上厦大,这个梗能吹两年!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归由教育部直属的厦门大学全资所有,是国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生学习期满并达到有关培养要求的,颁发厦门大学相应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证书与厦门大学本部完全一致。

当然,福建沈阳农业大学那位考生也很厉害!过本科线6分冲上一本,就想问这位考生报志愿的时候脑子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就敢.

第一类:顶尖院校

这类学校在各省的招生计划变化不大,况且报考热度一直很高。 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分数线排名也不有太大波动,

第二类:超一本线分数不高的学校

本一本二合并后,可能对这类学校带来较大的冲击。

结合河北省2016年本二、本三合并后的录取数据推测,老一本线上十几分、二十几分的学校,录取排名可能会下降。这些学校本身分数就不高、学校档次也不高,甚至专业也不太理想,考生之所以会报考他们,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有“一本”这个名分。一旦批次合并,仅有的优势(名分)丧失,势必会造成孩子们报考热度减小、录取排名下滑。

第三类:录取线比一本线高的二本学校

影响较大,分数很有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尤其医学类、一些热门工科专业院校。

身为二本院校,但分数线却高于一本线,有可能是因为一本考生的滑档;也有可能是因为地域、分数踩一本线不能选喜欢的学校或专业的原因,而选择当“鸡头”,选择自己喜欢的二本院校和专业。在一二本合并后,第一种情况基本没有了;但第二种情况的考生还是很多的。

而且合并后,大家不需要考虑到原来“一本线”的概念,找一个一本院校作为保底,可以在保底的一本院校前直接填报二本头的这些学校。所以这些二本院校的分数线和报考人数都会见涨。

第四类:一本二本同时招生的学校

影响较大,二本的专业分数线有可能增长。有的学校原来会分一本、二本专业,各自独立招生。但在一二本合并后,部分一本分的考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被调剂到原来二本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分数可能会涨起来。

第五类:对老三本学校会带来发展优势

以前的老三本学校,孩子们多数不愿意报考,甚至考虑去专科也不愿意报考,一是因为学费高,二是因为多数是民办的学校。

批次合并后,这些学校从以前的老三本,进化到2016年的二本学校,然后再进化到本科学校,报考热度会适度增加,势必造成录取排名上涨。

第六类:二本线边缘学校

基本没什么影响,分数线和排名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最后 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最好!

在选择二本和三本时,很多家长更倾向二本,觉得听起来更好听,牌子更硬。通过合并录取,从政策上淡化差异,考生可更多根据国家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结合自身规划合理选择定位院校、专业,并不是公办的都好,民办的都差。 适合自己,符合个人发展的才是最佳的选择。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考生不再死磕院校,开始考虑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方向了。

高考报大学选专业确实是一件可能影响未来一生的事情,所以家长和考生真的应该认真对待,多多学习,多多关注变化趋势,同时对于自己的选择负责!